山西瑞贝克医疗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8月1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司发布了《关于印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18年至2020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探索扩大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范围的新工作目标。
政府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就是为了打通社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起到降低慢病患者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康复医疗对慢病患者恢复、功能重构等关键作用不能被忽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社区康复医疗相辅相成
什么是社区康复医疗呢?在中国医疗资源极为有限的今天,对大多数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来说,医院不可能永远是他的“治疗室”。而且,患者如果长期住院,与家庭、正常人群和社会环境隔绝,个性会逐渐发生改变,严重者甚至会形成精神衰退。因此,在医院和家之间,就需要一个中间地带,一个患者能够继续康复并最终回归社会的“中途岛”,这就是“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哪些地方不谋而合呢?
一是服务人群方面,主要都是残疾人、慢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等群体;
二是服务区域方面,主要都是社区、家庭等基层范围内;
三是服务目的方面,主要都是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如果讲在疾病治疗方面,全科医生是主角,康复医疗就是配角;而在患者的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重构等方面来讲,康复医疗是主角,全科医生就是配角。两者可谓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在两者的协调作用下,患者一面接受疾病治疗,摆脱痛苦;一面享受生活的乐趣,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最终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实现恢复生活能力,最终回归社会。所以说,打通社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康复医疗建设必不可少!
康复医疗在慢病治疗上具有优势
此次《通知》中明确了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其他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而在慢性病的治疗上,康复医疗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
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交感神经,达到改善患者自身压力反射的敏感性。有数据显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状况的发生频率。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
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外周动脉疾病,容易产生疼痛感,最终由于糖尿病足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境地,只能选择截肢。而长时间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跛行患者的血管功能,让患者疼痛感减轻,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效果。
在治疗脑卒中病方面:
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达到生活的自理,30%的患者能够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当中。
在治疗老年病方面:
老年人的病很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失眠、高血压等疾病。这时,康复科的心理疏导就可发挥出重要作用,解决老年人的一些问题。
以脑卒中患者为例,社区中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有的完全没有接触过康复治疗,有的则是在医院接受过治疗后没有继续强化训练,导致功能退化的患者。患者在回到家庭后,在得到全科医生治疗的同时,让家庭康复训练也能跟上,辅以被动牵伸关节、上下楼梯、起床、床和轮椅的转移等动作,帮助他们在家中自行锻炼,尽可能地恢复关节和肌肉的功能,达到一定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再完全需要依赖他人。患者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功能上的最大恢复。
社区康复医疗不可或缺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终目标是让居民享受到更为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和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个性化服务,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康复医疗的最终环节是让患者回归社区、家庭。在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前提下,社区康复弥补了这一供需矛盾。特别是对于没有时间和经济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康复服务社区的方式,有需要的家庭能用较少的时间和经历学会简单的康复训练方式,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
无论是家庭医生、还是社区康复最终面向的都是基层群众、经济困难的人群,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医疗服务,打通社区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医疗建设应该“双管齐下”。
山西综合康复设备,山西神经康复设备,山西心肺康复设备,山西心脏康复设备,山西智能康复设备